五色桃花汤治疗食管炎
急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农村中较为常见,尤以农忙季节为多。其症多由饮食热物或硬食吞咽过急,伤及食管及胃黏膜所致。病者一般并无胃病史,发病突然,于食后骤然吐血或呕血(轻者亦可无出血),食管及胃脘部顿觉疼痛,其痛如灼,饮食时灼痛更甚,遂致妨碍饮食。笔者用“五色桃花汤”治疗多例急性食管炎,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
五色桃花汤组成:赤石脂15g,白及片9g,*郁金6g,青黛3g(包煎),乌贼骨9g(研粉),玄参15g,细生地1g,白芍9g,甘草3g,代赭石1g(杵)。水煎两次服,服用时,冷热适宜,缓缓频咽。
方解:赤石脂,性味甘温而涩,为阳明药,能入血分,有生肌肉、厚肠胃、疗疮收敛、止血等作用。白及,苦、甘、涩、微寒,功能生肌止痛,收敛,止血。郁金,辛、苦、寒,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大明本草》用以治“血气心腹痛”。青黛,咸、寒,泻肝,解热,止吐血、咯血,《医学正传》用以治“心口热痛”。乌贼骨,咸、微温,收敛,止血,善治创伤出血,并有制胃酸作用。玄参、生地,甘、苦、寒,清热,养阴,治心膈热痛有效。芍药,苦、酸、微寒,合甘草之甘、平,能缓中止痛,保护黏膜。代赭石,苦、寒,镇逆止呕,且有止血之功。
综观是方,有收敛、生肌、止痛、止血、化瘀,及保护黏膜、镇呕、制酸诸作用。故对食管或胃破伤之吐血、疼痛有效。轻者一剂,重者二剂,多可得痊。
病案举例:张某,男,4岁,农民。素无胃病,三日前因急食后,骤然呕血约一碗,膈连胃脘疼痛,疼痛如灼如刺,进食加剧,因之不能进食。前在某卫生院诊治,用过中西药,未获效。症状:膈连胃脘灼痛,因痛畏进饮食,饮水上逆,脘部有压痛。脉弦而有力,苔薄白,舌尖红。症由进热食过急,伤及食管及胃,胃络受伤,故呕血而膈连脘痛。进以五色桃花汤,一剂痛减,逆平,再剂而愈
旋降汤治胸腹部陈旧性内伤旋覆花(布包煎)1g,降香1g,柴胡9g,赤芍1g,丹参1g,陈皮9g,法半夏1g,茯苓1g,甘草3g。
外伤胸腹,损及气血,气机不利,则上逆为患。故治疗以理气降逆为主。本方取旋覆花,因“诸花皆升,旋覆独降”;配以降香下气降逆,调理气机;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止痛;陈皮、法半夏、茯苓行气化痰;柴胡既长于疏肝郁而条达肝气,又可升清阳之气,使气机顺降有度;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调理气机,活血止痛之功效。腹胀加厚朴9g,川楝子1g;大便秘结加枳实1g或桃仁1g;疼痛剧烈加两面针1g,延胡索1g。
行气散瘀止痛。
胸腹部陈旧性内伤,相当于西医的胸腹部挫伤或外伤性气血胸后遗症。
水煎服,每天1剂。因旋覆花有细毛,煎药时应将其用干净小布包煎。
服药期间,减少辛辣之品。
*某,男,35岁,年5月10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被木头打伤肋部及上腹部,疼痛难忍,呼吸困难,医院诊为第十肋前弓骨折,上腹壁挫伤。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嗣后上腹疼痛,食后痛甚,伴反酸嗳气。故前来诊治。查:胸部轻度肿胀、叩击痛,上腹部压痛,触及小包块。舌质红,苔白兼*,脉细涩。钡餐检查未见异常。诊为肋骨骨折与上腹壁挫伤后遗症。予旋降汤内服,每天1剂,连服3剂后痛减,包块缩小。上方加两面针1g,川楝子1g,土鳖虫6g,再服6剂,诸症皆除而病愈。
治疗陈旧性胸腹部内伤3例(伤气为主),治愈4例,好转8例,本组治愈率75%,平均疗程1周,一般不易再复发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