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健脾疏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姜慧,李*祥,韩海啸)
目前世界上25%的人口被认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NAFLD的亚型,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移植和死亡。在我国,NAFLD已经取代乙型肝炎成为第一大慢性肝病,普通成人患病率为15%~30%,其中NASH占20%~30%。NASH以肝细胞炎症损伤为特征,是单纯性脂肪肝向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癌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限速环节。目前而言,NASH的发病机制复杂,尚不能用单一的机制阐释,但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IR)在NASH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改善IR是治疗NASH的关键靶点。中医药由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NASH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收效甚佳。健脾疏肝方是北医院李*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立的自拟方,李教授认为“肝郁脾虚”是NASH的主要病机,调肝理脾是治疗NASH重要方法。本课题组前期临床研究显示:健脾疏肝方可以缓解NASH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肝脏炎症,改善NASH患者肝/脾CT比值。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SH模型,观察健脾疏肝方对NASH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
02.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李亚,刘岩,秦燕鸿)
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益生菌类药物,对于短期内控制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有反复发作和长期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等局限性,因此寻找疗效确切、温和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中医药在UC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的病机本质为“肠道湿热蕴*,灼伤血络,成痈成脓,和血而下,故当治以清热凉血解*之法,泻下瘀*,去腐生新”。通过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的总结,其弟子国家名老中医周学文教授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疡”学说,吾师王垂杰教授提出“脾虚肠痈”论,认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蕴结为标,并确立“健脾生肌,清热化腐”的治疗大法,创建了结肠康方保留灌肠,临床收效颇佳,本研究探讨了本方联合西药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改善和肠道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影响。
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研究(*露,刘旭东,吴铁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常并发糖脂蛋白类代谢的异常,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在肝脏的表现和M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的发展过程中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单纯性脂肪肝为良性疾病,而NASH因发生肝内炎症导致肝纤维化形成,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因此,NASH和肝纤维化被认为是NAFLD疾病进展的分水岭,也有研究认为,肝纤维化与NAFLD患者的最终死亡率明显相关。庆幸的是,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因此,及早诊治逆转肝脏纤维化,是阻止NAFLD肝纤维化进展及进一步继发代谢系统疾病的关键。目前肝脏纤维化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为肝组织活检,但因其有创性、取样误差及不易重复限制了临床应用。FibroTouch作为新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技术,可以测量肝脏硬度值(LSM),用于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其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及良好的依从性已得到证实,目前已得到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