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少患者视其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
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关于萎缩性胃炎的5个事实,大家一定要知道!
事实一:仅极少数萎缩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胃灼热、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癌变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有学者发现,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事实二:“肠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危险性越高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二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
肠化生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医学界普遍认为,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尤以不完全大肠型化生风险更高。
事实三:多数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Hp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有Hp感染。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及早根除,在肠化前的节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尤其重要,多数专家认为,错过这个时机,将变得不可逆转或很难逆转。
事实四:萎缩性胃炎也可以没有症状不少人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有胃黏膜萎缩。
事实五:“萎缩”不可怕,定期复查很重要一方面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医疗支出,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