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晓资管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再过十来天,大家便能共享天伦,与家人围坐,共赏“春晚”。但是,即便是如此重要的时刻,总有一些人还坚守在工作第一线。这样的人无疑值得尊敬。古往今来皆如此。
相传,多年前有个叫禹的部落首领,在负责治理黄河水患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完成了治水大业。
大禹成功治水,一方面缘于工作认真、精神可嘉,另一方面归因于他深谙“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他用疏通河道方式,将洪水引导到了下游。
其实,证券市场上的资金流向与自然界的水流运行轨迹一致。“聪明的钱”是逐利的,它们习惯于从一个高水位的地方获利了结,转而再去追逐另一些在低洼处的资产。而国内基金市场上,有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在十年如一日般致力于挖掘被低估的公司与投资机会。
一、全球价值洼地
年,全球货币政策整体宽松,股票市场水位高涨。
最令全世界羡慕的无疑是美国的股票市场。美股牛市已经走过了完整的第10个年头,纳斯达克指数从多点上涨达到了点。年,美股三大股指涨幅均超20%,其中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35%。
A股市场在年的表现比美股还要好一些。几个主要指数均上涨逾20%,其中,创业板和深成指上涨幅度超过了40%。
同样,在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中,绝大部分表现也都不错。
但是,外围市场无论涨势多好,都与国内大多数投资者无关,因为大家很少参与其中。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也是证券投资者的回顾与展望之时。此时,很多人或许都在考虑:年,便宜的资产,还有什么?
诚然,事情是动态发展的,便宜也是相对的。某一资产现在账面估值低,并不意味着它真的便宜;后续增长一旦放慢,估值也就被动抬升,这也就是所的“价值陷阱”。倘若基本面并无变化,甚至还出现边际改善,那低估值则意味着是价值洼地。纵观当前全球主要市场,若从市盈率的角度衡量,香港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来自国金证券的统计显示,截至年12月30日,无论是恒生指数还是恒生国企指数的估值均远低于美股、印度股市、欧洲等主要市场的估值水平。
另据wind数据,截至1月2日,恒生指数仅为10.3倍,较上证综指的13.3倍低了22.56%,比起美股道琼斯指数的21.9倍更是整整低了53%。
港股之所以低估值,与过去一年滞涨不无关系。当A股爆发的时候,香江南岸的港股市场则相对低调。香港恒生指数年涨幅约为9%,远远落后于A股市场的表现。
二、低估值背后的投资价值
港股市场过去一年表现相对低迷,很大程度源于当地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而并非公司基本面恶化使然。
从A+H的角度来看,同一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年A股涨幅远大于港股。比如,海螺水泥年在A股涨幅达到95.25%,远超同期港股上涨56.01%的表现。
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一直存在,只是这一次随着两地股市“背道而驰”,溢价幅度被动拉大。截至年12月31日,AH股价格比由年初的1.36上升为1.76,A股溢价率同期由36.12%上升为78.45%。这也不免让人怀疑,港股是否会上演一次相对A股的补涨机会?
从行业表现来看,年A股市场最大的热点是科技股的结构性牛市。中国的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公司被赋予了进口替代的时代机遇。
实际上,港股市场同样拥有一大批进口替代关键环节的中国科技企业,且部分标的具有稀缺性,是A股所没有的。比如,国产芯片制程龙头中芯国际、光学镜头龙头舜宇光学。
更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不仅仅汇集一批A股市场上没有的“硬核”科技企业,还吸引了大批实力型互联网公司挂牌。如4.5万多亿港元市值的阿里巴巴、3.6万多亿港元市值的腾讯、多亿港元市值的美团点评、多亿港元市值的小米。这些都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公司,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是,受累于跟上市公司基本面关系并不密切的外部因素,港股整体估值相对便宜。恒生指数10倍多一点PE的,相比年以来的长期历史均值低出了5.5%;恒生国企指数9倍出头PE,相比同期长期均值低了18%。
从行业层面来看,低于长期均值的情况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国金证券统计的主要行业中,10个行业估值全部低于历史均值(剔除历史数据截至年9月6日未做更新的恒生消费者服务业)。其中,恒生原材料业低于长期均值的幅度约为35%,恒生能源业低了约17.5%。
行业市盈率从PE角度衡量,相对历史均值普遍低估;而从PB角度来看,情况同样如此。
国金证券称,恒指PE近半年来始终在近十年PE均值10.67倍之下。如果考虑指数新纳入估值较高的腾讯等个股干扰了历史对比效果,事实上有相当部分中小型股已接近年的估值水平。此外,香港市场整体股息率较高,恒指目前股息率接近4%,对长线资金形成较强吸引力。
三、港股的投资方式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对于内地居民,眼下投资港股并非难事。个人不仅可以直接买卖港股,也可以通过港股基金间接投资港股市场。
个人直接买卖港股有两种渠道,一种方式是将原有的A股证券账户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但这种方式需要具备50万等值人民币的开户门槛;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到香港券商处开立证券账户,但需要办理境外银行卡、换汇、汇款等,资金流转复杂。
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而言,借助公募基金投资港股市场,操作方式无疑最为简单、便捷。且公募基金依靠专业的选股和投资能力,容易规避掉个人投资港股踩踏“老千股”的风险。要知道,过去一年,港股市场发生了多只“老千股”一天内跌幅超过50%的情况。港股市场的“老千股”,一旦开启暴跌模式,不受A股10%跌停板的限制。
目前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QDII基金。这类基金不仅可以投资港股,也能投资于海外市场。但是,这类产品申购赎回的效率并不高,一般申赎T+2确认,赎回T+10日内到账,申购赎回体验并不好。
港股通基金的申购、赎回效率则跟国内普通基金一样。相比QDII,港股通基金为投资者省下了若干天白白等待的时间。
当然,基民买基金首要考虑的指标是中长期业绩,A股、港股基金概莫能外。
来自中国大型基金公司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港股通精选(A类份额代码:,C类份额:)尽管年4月末才成立,但自成立以来,它的A、C两类份额均取得了11%以上收益,大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
四、资深基金经理十年磨一剑
绩优基金背后,是一位专注港股投资的资深基金经理在默默耕耘。天弘港股通精选由拥有近10年港股投资研究经验的刘国江担任基金经理,他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只专注于港股市场且仅专注于一只基金产品的港股通基金经理,长期专注于港股投资研究,投资风格偏大盘成长风格,擅长挖掘白马股的主升浪。
公开资料显示,刘国江年加入招商基金,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年加入同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担任研究总监、投资经理;年4月加盟天弘基金。
刘国江不仅是天弘港股通精选的基金经理,也是该基金的持有人。早在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发行之初,他就出资一百多万元申购该基金;在基金打开申赎之后,他又连续多次买入,目前出资金额已接近万。不仅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基金管理人天弘基金也在首募阶段豪掷千万,成为该基金最大的单一持有人。
展望未来,刘国江对港股的投资前景颇为乐观。他提到了几点原因:一是从基本面看,港股企业盈利在年基本企稳,现在是企稳弱复苏状态。二是从资金环境看,年大概率全球经济依然相对比较疲弱,在这个环境下,全球央行应该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这样的货币环境会支持相对充裕的流动性,这对全球股票市场估值是比较有力的支撑。年港股本来应该享受这个红利,但实际上因为大家熟知的个别事件的影响,导致这个红利被完美错过,基本面支撑叠加全球流动性比较宽松的背景,估值应该有较强的向上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