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属于“外来户”。自汉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胡蒜”传入中国。这种辛辣刺激、回味悠长的食物迅速融入我国兼容并包的饮食文化当中,与葱、姜并列,尤其是在北方人的眼中,可谓就是百搭。大蒜应当是有史以来爱憎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食材之一了。爱者嗜蒜如命,无蒜不足以进食;恨者则畏之如虎,蒜味难以遮掩,天生拥有着无法抵挡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吃完之后,五步之内与人交谈,仍然具有满满的杀伤力!我们一家都是大蒜不折不扣的粉丝。吃焖面,得就蒜。调鱼鱼,得吃蒜。吃大米,配瓣蒜。小花刚开始是不吃大蒜的,后来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现在做饭用起大蒜来比我下手还狠。我有时候在深深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大蒜的陪伴,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一日三餐?最夸张的是我的二伯伯,我妈妈说你二伯伯吃西瓜都要就瓣蒜,当然了我没见过,但我相信这是真的,二伯伯绝对是大蒜的骨灰级粉丝,他把喜欢吃蒜这个爱好原汁原味遗传给了我永礼哥哥,我哥小时候一顿饭一头蒜,好多年不见了,不知道哥哥是否依然爱蒜如初!我不仅爱吃蒜还喜欢剥蒜。我一般一次买四五头蒜,现在紫皮蒜不好买,我们跟前的菜店卖的蒜永远是白皮的。买蒜一定挑那种外皮光滑无疤痕,握在掌心很踏实的那种。这都是用人民币得出来的经验,好多狡猾的大蒜外表鲜亮,一旦揭开它的伪装,原本白胖、光洁、丰盈的胴体早已经变成了老妪一般的模样,那种惨不忍睹的暗黄色、表皮浮现着几颗针尖大小的颗粒。这种蒜就是鸡肋,我一般当场就把它打入冷宫了。剥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虽然不至于焚香、沐浴、更衣。但是手一定要洗干净,时间一定要选对,方能体会到“剥”的乐趣!我一般选在家里没人的时候,这件事情需要安静、需要一心一意。取一个干净透亮的玻璃碗,白瓷碗不行,放上蒜瓣不好看。先把整头大蒜外皮去掉,掰成蒜瓣。左手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住,用右手大拇指指甲轻轻划过蒜瓣的底部,慢慢撕掉一丝外皮,不一会,一颗洁白饱满、结实如玉的蒜瓣崭新诞生!这个剥蒜的过程最好独处,一心一意安静地一直剥完,看着一碗光洁的蒜瓣,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没想到剥蒜这个爱好也是有遗传的。三伯伯是食堂管理员,单位下岗后我在食堂呆了几个月。每天忙完自己的事,三伯伯就拉过一筐大蒜,边和大家聊天边剥了起来。我就从来没看见三伯伯剥过葱。孩子大了以后,懂得干活了,每次吩咐,把蒜给我留着,我来剥!我和孩子剥的蒜最相似,没有一丝些小的外皮附着物,蒜瓣上几乎没有指甲的划痕。血缘,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杨哥是南阳的,每年都给几辫蒜,正宗紫皮蒜,个头虽然不大,但是味儿很灵。小花性急,剥不了这蒜,得我来。剥蒜是考验一个人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快速剥大蒜其实有一个方法,把蒜瓣在水里泡一下再剥,的确可以快一点,但是剥好的大蒜湿漉漉的,感觉不好,只用过一次。不做推荐!我不喜欢吃新蒜!味道稚嫩得很,只有单纯的辣味,蒜味都很小。不过剥新蒜的感觉不错,一层一层剥下去,内里就剩下一点点大小的蒜瓣。这时的蒜瓣是朦胧的,身上披着一层透明的、薄如蝉翼的衣服。你得捏紧了,要不轻轻一拧蒜瓣衣服是脱下来了,蒜瓣也会“嗖”一下飞出去的。有一种独头蒜比较好,有颜值、有味道!可惜只买到过一次!网上有售,但是看到价格后,“蒜你狠”!大蒜,其实真是不可缺少的美味。扇贝粉丝这道菜,你把蒜蓉去掉试试?腌黄瓜你把蒜末去掉试试?吃饺子不就蒜,试试?以上这些,如果没有蒜,简直味同嚼蜡,连自己吃了点啥都不会记得。逢年过节大家都吃饺子,必须佐蒜而食。下面介绍三种吃蒜方法,诸君根据爱好自己选择。一、牙捣蒜吃的是大气和豪爽!最简单、最直接、最粗暴、最原始、最过瘾的吃法!适合懒人以及特别喜欢大蒜的人群!右手夹起一个蘸醋的饺子送入口中,左手的大蒜顺势送入口中,一口咬去半块,陈醋的酸香、饺子的鲜美、大蒜的辛辣层次分明、接踵而来,互相交汇,完美融合,直到“咕咚”一下落入肚中,依然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二、蒜泥吃的是精致和精髓!从小到大,家里捣蒜的任务就交给我了。大蒜去尾切小丁,放入瓷碗,少许精盐,一根小擀面杖。我得用左手捂住点碗口,要不捣着捣着蒜粒就飞出去了。把蒜捣得有了粘性,蒜泥就成了!加入陈醋、生抽、香油,开吃!用蒜泥搭配饺子就得半个饺子半个饺子地吃,把稀释的蒜泥灌入饺子内才吃得过瘾!我觉得蒜泥配饺子更香,通过捣蒜,充分把大蒜的蒜香释放了出来,蒜味十足。蒜泥只有一个坏处,不能隔夜,一旦隔夜,滋味全无,吃多少捣多少,切记!三、腊八蒜吃的是风味!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成就很多东西,将几种不相干的食材融合并造就出新的风味!腊八蒜就是其中的一种。简单的大蒜和陈醋,组合起来,通过时间的演变就转化成了翠绿色的、风味十足的腊八蒜。泡过蒜的醋已经有了蒜的味道,有了丝丝的辛辣,腊八蒜反而辣味减少很多,甚至还有一点点的甜味。我其实对腊八蒜的感觉一般,我喜欢黑白分明的东西,蒜就是辣的、醋就是酸的,纯粹的东西我更喜欢。小花和孩子则喜欢吃腊八蒜,一次好几瓣吃得不亦乐乎!我试着做过家庭版腊八蒜炒杏鲍菇,味道不错,吃货们可以试试!爱吃蒜可谓是国人的爱好。传闻山东人包饺子,有直接拿蒜蓉当馅儿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是宁愿信其有的,毕竟,爱者如痴如醉!据悉:天津狗不理包子,卖包子处挂两辫大蒜,自己取。以后去了天津一定过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一次孩子在家自己做烧烤,做好后边吃烧烤边吃蒜,并且说了一句我不知道的名言:吃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深以为然!我很欣赏一道大蒜炖鲶鱼,小花单位下面有个小饭店,这道菜做得相当地道,打包了好几次,卖相一般,但味道实在棒!大蒜是整粒的,已经变成土棕色的了,放入嘴中轻轻一抿,暗暗的蒜香溢满口腔,辣味已经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蒜和鲶鱼融合起来的味道。鲶鱼炖得很入味,肉质紧实、入口软糯,刺很少,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原因之一。唯一不足之处是骨头太多,每次都得给带半个干巴巴的鱼头,我觉得除了扔再没有别的用处。小花曾经种过两盘大蒜,长势喜人,嫩黄色的,没把它当做食物,只当做是冬日的一缕风景。关于大蒜还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后悔不已。小时候过年,家里请舅舅一家人过来吃饭。我和表弟端着碗在院子里边玩边吃。肉菜里的粉条太好吃了,我挖了半碗粉条,蘸着吃饺子剩余在碗里的蒜汁和醋,吃的那叫一个香!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独享?我夹了一筷子放入表弟碗中,完全忘记了表弟不吃蒜的习惯,表弟一下子连碗里原有的饺子也不吃了。我忍不住说道:我是亲你才给你吃了。表弟很委屈,端着碗默默哭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和表弟从小玩到大,感情一直很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一直心存内疚!自己喜欢的东西,默默喜欢就好,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好多人喜欢吃大蒜,但是怕“蒜味袭人”,其实很简单,吃点花生米或者一杯酸奶,然后刷牙,可以帮你祛除蒜味。大蒜不仅好吃而且药用价值很高,食用大蒜有降低胆固醇和减少患心脏病风险的作用。每天生吃不宜超过2—3瓣。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最好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大蒜生吃杀菌效果好。在加热过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杀菌效果。大蒜根据外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较常见。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独头蒜更抗癌。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大蒜应在黑暗处保存。新上市的大蒜含水量比较高,买回家应平铺晾干,挂在通风、干燥、黑暗处保存,这样能抑制其发芽。应保持外皮的完整,随吃随剥。大蒜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大蒜素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生吃过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长期过量食用还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每天最好别超过1瓣;肝病、非细菌性腹泻、眼疾、胃病、十二指肠、脑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正与反一体,好与坏并存。所以一定要合适,合适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