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不实 媒体该反思什么?
刚刚过去的*金周,一则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日本机构发通告警示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疯传。随后,某卫视驻日发布独家消息称,经核实络传闻属实。不少友于是将这起事件当作中国人素质低的最新证据,并指责涉事老人丢脸丢到国外。然而,这起风波6日出现反转京都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承认之前的通告有不符事实之处,并向当事人表示衷心的歉意。 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已发布声明并致歉 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风波,看似小事一桩,实质上对中国形象的伤害是巨大的。尤其国内一些媒体报道和评论传回日本后,给一些历来喜欢黑中国的日本媒体和论坛提供了新鲜谈资,日本民更是骂声不绝。我在日本就看到,有些媒体前几天一直在炒作这件事,还郑重其事地分析了中国游客为何道德低下,并严重担忧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被缺乏礼仪和道德的外国游客破坏。 糟糕的是,即使如今已经真相大白,不实传闻造成的恶劣影响也难以消除。在日文雅虎站搜索相关话题,很多媒体只在前几天报道了中国游客京都碰瓷的传闻,对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6日发布的致歉信则鲜有报道。国内也是如此,之前有数万友转发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的传闻,相关辟谣信息却无人问津。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涉事老人在京都旅游时确实受了伤,碰瓷一说纯属子虚乌有,而且这件事并非发生在国庆*金周期间,而是今年8月的一则旧闻。这些令人唏嘘的真相,不得不让人反思某些媒体报道在抢中不专业的表现。 事实上,一开始就有懂日语的友指出,传那份通告中有多处语法错误,真实性值得怀疑;也有友提醒,发布通告的祇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并非官方机构,只是一个由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民间团体。如果媒体秉持客观、中立的原则进行核实,并不难发现该传闻的问题。然而,相关媒体为了抢所谓的独家,连核心当事人都没采访到,就草率地宣布传闻属实,实在不严谨。 本该严谨准确客观的专业媒体报道,为何会被反转打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年国庆*金周都会涌现很多关于中国游客素质差的报道,有些媒体是事先预设了一个结论,再去找新的案例。当上出现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的线索,有些媒体人很自然地将它当成了一个很抓眼球的新噱头,迫不及待地抛出,而缺少必要的核实求证。这种不专业的报道,无疑会损伤媒体公信力,也会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污点。 除了专业层面的反思,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媒体对涉及中国的争议性话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识到舆论也是软实力较量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的是,国外有些个人和媒体对中国是持有偏见的,他们看待中国问题的视角未必客观。如果我们自己的媒体放弃独立思考,跟着一些境外舆论起哄,加入到抹黑中国形象的舆论合唱,最终可能会被利用。 今年8月的中国游客在日本奈良锯鹿角风波也曾反转 我这几年常驻日本的一个感受是,有些关于中国的负面题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虽然每次的话题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说中国人素质不高、中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日本则各方面都特别好。比如,日本媒体经常会报道中国人如何不文明,甚至有些报道明显居心不良。与中国老人在京都碰瓷类似,今年6月的中国游客在日本奈良锯鹿角传闻也曾反转。 一些日本人和部分日本媒体喜欢给中国泼脏水,原因很复杂。虽然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极大振兴了日本低迷的消费,但面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曾被自己看不起的中国人在日本大把花钱,一部分日本人心里并不悦,所以有些日本媒体热衷于抹黑中国游客,进而抹黑中国来取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并为一些势力遏制围堵中国造势。对于这种复杂的现实,中国媒体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轻易被左右。 对中国游客确实存在的缺点,媒体呼吁改进无可厚非,但中国媒体不能一味地从日本媒体的心态出发,甚至表现得很希望看中国出丑一样。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涉及国家形象的报道上更要谨慎。如今,祇园南侧地区协议会已公开致歉,但是需要道歉的,似乎并不止这个捕风捉影的协议会,还有某些听风就是雨的媒体。延伸阅读:中国老人被指在日本碰瓷事件始末过程 日方回应道歉中国老人被指在日本碰瓷事件不实 日方发布道歉声明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