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相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融教育的目的是提升金融素养,使投资者能
TUhjnbcbe - 2023/9/3 21:09:00
北京皮肤科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金融教育是居民或投资者增加对金融产品与概念认识、金融风险认知的过程,它让投资者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最终提升金融福利。金融教育的目的是提升金融素养,金融教育围绕金融知识、态度、行为、技能等金融素养核心要素开展。虽然在很多文献中,金融素养与金融知识经常替换使用,但在中,借鉴刘国强关于金融教育的定义和金融素养与金融知识关系的界定,将金融知识视作金融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1.金融教育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推进金融教育的举措能够提高居民金融知识,而金融知识的提高与更好的金融决策有关。世界各国居民金融知识普遍不足,许多国家都将金融教育作为一种直接的补救措施,以帮助居民更好地处理金融事务。大量的研究文献探讨了金融教育和金融知识、金融行为之间的关系。

金融教育对金融知识的影响方面,众多研究文献认为,金融教育对金融知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Xiao和ONeill发现金融教育与金融能力是正相关关系,接受过金融教育的受访者在所有财务能力指标(包括客观金融知识、主观金融知识、理想的金融行为、感知的金融能力和金融能力指数)的得分更高。

Rothwell和Wu使用了两轮加拿大居民金融能力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比较接受过金融教育课程的人和没有接受过金融教育课程的人的行为结果。在匹配和调整人口和经济因素后,金融教育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客观金融知识、主观金融知识、金融自我效能得分。Bi等利用-年《中国大学生金融能力与行为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教育与金融软件的使用、金融知识的提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金融教育与金融行为的关系方面,主要集中在金融教育对储蓄、退休计划、保险建议需求、负债行为、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等方面。Bernheim和Garrett发现雇主的金融教育能够促进储蓄,无论是总体上的还是退休后的储蓄均是如此。Bruhn等发现参加金融课程培训的人群金融知识提高了9个百分点,在一些自我报告的储蓄行为上也提高了9个百分点,但对借贷行为没有影响。

Grinstein-Weiss等分析了金融教育对个人发展账户项目参与者储蓄结果的影响,发现与没有完成金融教育要求的同伴相比,完成金融教育要求的IDA参与者平均月储蓄更高,储蓄占收入的比例更高,储蓄频率也更高。Xiao和Porto发现金融教育通过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能力的渠道影响消费者的金融满意度。Zhu和Xiao利用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探讨了金融教育与风险金融资产持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教育和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显著正相关,金融知识、经济和金融信息搜索、风险承担能力是金融教育与风险金融资产持有之间关联的中介机制。

Ghafoori等分析了大规模金融教育干预对退休储蓄行为和资产配置决策的因果影响,研究发现,出席金融研讨会对一系列预期行为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在两年的时间里,研讨会产生的额外自愿性供款占与会成员退休金总额的6%;研讨会参与者也更有可能使用复杂的投资组合配置策略,在临近退休时显著降低资产持有风险。

上述研究均得到的是金融教育对金融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也有研究得到不同的结论,例如Mandell和Klein认为金融教育计划对自我评估的金融知识的影响有限,其与更好的金融行为几乎没有联系。Willis指出金融教育的实际效果可能很有限,它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大规模的金融教育计划无法兼顾个性问题、缺乏金融知识的居民学习意愿很低、金融普及教育无法满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等。

Carlin和Robinson认为金融知识确实可以传授,但有重要的局限性。教育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接受培训的学生甚至做出了一些在某种意义上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精神背道而驰的选择。教育和及时的决策支持并不是改善个人金融决策的独特渠道,它们相互作用,在接受金融知识培训的群体中,决策支持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及时的决策支持和金融知识培训互为补充,而不是替代。

Collins发现金融教育改善了自我报告的行为,但对储蓄或信贷没有可衡量的影响。Fernandes等通过对金融知识、金融教育与金融行为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发现,提高金融知识的干预只能解释金融行为差异的0.1%,在低收入样本中效果较弱。和其他教育一样,金融教育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即使是长达数小时的大规模干预,对干预后20个月或更长时间内的行为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2.金融教育与投资收益,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尚无直接探讨金融教育与投资收益关系的研究文献,关于金融教育与家庭股票投资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也不多。Ryack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那些在高中接受过金融教育的人(特别是那些参与股票市场的人),风险容忍度更高。庄学敏使用投资者对公允价值的认知水平作为投资者理性水平的度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投资者教育能够提高投资者的理性水平。

Giofre研究了金融教育对国外证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投资者的金融教育有助于促进国际多元化,在信息问题严重和监督成本更高的地方,即在对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较弱的国家,这种教育的作用尤其明显。彭倩等运用中国投资者教育现状调查数据,考察了金融教育对金融素养和投资组合分散化行为的影响,发现金融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而且长期接受金融教育的效果更好,金融素养越高的投资者其投资组合的有效分散化程度也越高。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对投资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投资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偏差与非理性行为、金融投资环境变化等。投资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投资者心理偏差与非理性行为的复杂多样使得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收益较差,半数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个人投资者金融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心理偏差与非理性行为突出可能是导致投资收益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提高居民金融知识、减少行为偏差的举措可能成为改善投资者金融福利的有效途径。当前,金融教育、金融建议被认为是两种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改善投资者行为的主要途径。

国内关于金融知识与投资配置、投资收益的研究文献还相对较少,其主要探讨金融知识、认知能力、教育水平等个体特征对金融投资收益的影响,并未直接探讨金融教育或金融建议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与国内已有的几篇代表性文献有明显的不同,分别来看,张腾文等的研究主要探讨金融知识与股票投资收益的关系,并且调查所获得的主要是年四川省的多份样本,而直接探讨的是金融教育、金融建议与股票投资收益的关系,实证分析使用的是全国31个省份年到年的多个投资者样本,不仅样本的容量有差异,而且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江静琳等的研究针对的是基金投资者,探讨金融知识与基金投资收益的关系,然而针对的是股票个人投资者,这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是有较大的差异的。吴锟和吴卫星的研究探讨了金融素养与理财建议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性别、婚姻状况与居民家庭理财建议需求密切相关。

与该文的侧重点不同,在考虑上述个体和家庭层面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金融教育、金融建议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一方面更直观地考察了金融教育和金融建议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拓展,不仅考虑哪些群体更倾向于寻求金融建议,而且探讨金融建议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

上述关于个人投资者投资收益影响因素以及金融教育、金融建议与金融投资决策关系的研究文献虽然丰富,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已有关于投资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投资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偏差与非理性行为、金融投资环境等方面。基于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提升、投资行为改善的视角,综合探讨金融教育、金融建与投资者股票投资收益关系的研究文献稀缺。

第二,金融教育是居民获取金融知识、改善投资决策的重要途径。国外关于金融教育项目有效性评估的文献相对丰富,且探究了金融教育对储蓄、退休计划、保险、负债、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等金融行为的影响,然而却少有文献对股票投资收益进行研究。并且国外金融教育项目类型也更加多样,包括雇主和工作场所的金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校的金融教育以及普通民众的金融教育项目。

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教育项目有效性的评估也得到了两种相反的结论,一部分研究认为金融教育项目能够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改善金融行为,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金融教育项目效果有限,与更好的金融行为无关,投资者还需要更多的决策支持。

第三,关于投资顾问的金融建议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很少。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的投资顾问业务起步较晚,相关制度尚不完善,转型发展缓慢,投资顾问对家庭或个人投资决策影响方面的研究未能引起学者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教育的目的是提升金融素养,使投资者能